close

  自99年12月19日教育部對「霸凌」有明確定義至今年三月,北市所受理的霸凌申訴竟只有30件;面對霸凌問題,依然有校方及教師無積極作為,而對於霸凌或需要協助的學生,學校輔導教師耗費大量心力在行政工作上,學校社工則人力短缺,放眼全台北市國民中小學,學校社工僅僅只有29人,根本分身乏術,徐佳青議員要求郝市府應檢討整個通報與輔導機制,並讓學校社工進駐每個校園,而不是穿上粉紅衣,發發貼紙喊喊口號,讓所謂的「營造友善校園」流於形式。

保護機制不足,教師默許助長霸凌

近日徐佳青接獲家長陳情,孩子的班級發生偷竊事件,老師竟只因為有同學檢舉,便在未經調查的情況下,無視其他同學的證詞直接訓誡孩子,使同學對孩子產生偏見進而疏遠;亦有家長向徐佳青投訴,孩子在學校遭到同學霸凌,向導師反映後,導師卻在未了解情況前便向家長堅稱「我們班上沒有霸凌事件」。徐佳青痛批這些教師的行為根本是霸凌的幫兇!

此外,根據兒福聯盟在今年二月公佈的《2011年台灣校園霸凌現象調查報告》,超過半數的學童因為擔心通報後資料外洩遭到報復,近三成認為即使說了也沒用,因而對於霸凌事件不敢聲張。對於反霸凌政策,有六成的學童希望能加強老師處理霸凌的能力,在在顯示學童對於所謂的輔導機制或通報系統根本毫無信心,這不僅僅是霸凌問題,更是學童對成人及政府是否能保護他們的信賴問題!徐佳青要求教育局應重新檢討校園體制,重建學童對大環境的信賴。

輔導教師素質不一,學校社工少得可憐

  根據教育局資料,目前北市中小學的輔導教師,有將近一半都不是輔導、諮商或相關系所畢業,有的只會帶活動,甚至只要修20個學分就可以當輔導老師,每年所謂的輔導工作成果專輯,內容也幾乎是辦講座、研習營、徵文活動,顯示輔導教師們花費大量時間與心力在處理行政庶務,難以兼顧個案輔導工作,且其專業知能也令人質疑,無怪乎學生難以信任輔導制度。所謂的「輔導」,除了霸凌問題、高風險家庭…外,也包括了協助學生排解各種困擾,徐佳青認為,輔導教師應該將工作重點放在發現需協助的學生,而不是辦活動等行政庶務上,聘用資格上亦應採取更嚴格的標準,僅僅只是會帶活動、修過幾個學分,根本無法協助學子處理複雜的青春期、家庭、同儕…等各種困擾!更遑論進行專業的輔導諮商!

  自從有了學校社工,大家都期待學校社工能處理棘手案件,但根據資料顯示,全台北市只有29名學校社工分別派駐於各行政區,平均一個行政區只有兩名學校社工。根據「台北市國民中小學推展學校社會工作第三期中程計畫」,到103年將再增聘約26名學校社工,即便如此,學校社工與全台北市中小學生的人數比例也只是從1:8620降為1:4545,相較於港澳地區1:500依然落差懸殊,堂堂台北市居然連香港、澳門的水準都比不上,實在可恥!徐佳青憂心,輔導老師無法專心於輔導工作,學校社工又人力吃緊,當學童們遇到困境時,原本應發揮第一線關懷工作的校園,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持與照顧,當問題惡化後只能再丟給社會局,陷入惡性循環。徐佳青要求,針對學校社工,教育局應拿出魄力,讓學校社工進駐每所校園,有效協助輔導機制。

輔導資源網,效益打問號

  北市教育局針對輔導體系架設了的台北市輔導資源網(www.guide.tp.edu.tw),目的在於提供相關輔導、學務資源資料,包括單位、人力、活動等上網分享,但經徐佳青上網了解,發現網頁內容簡陋不堪,除了少少的實施計劃外不見任何輔導教師的相關分享,網頁上有的連結根本沒有放上去,而更新日期更只到99年8月29號,徐佳青質疑,這個輔導資源網到底能對第一線的輔導教師有多少幫助?這個平台理應提供輔導教師們經驗分享與交流,如今卻淪為形式。

 

徐佳青議員認為,整個校園輔導體系問題相當嚴重,霸凌黑數眾多,輔導老師專業令人質疑,學校社工人力嚴重不足,學子既無法信任師長亦難以獲得足夠的關懷與支持,但無論是郝市長的市政白皮書或施政報告,均不見對改善校園環境提出任何具體方針,難道只靠郝市長帶領教育局長穿上粉紅衣大跳「保庇舞」,所謂的「校園零霸凌」就會自動落實嗎?郝市長信誓旦旦要營造友善生養環境,但「助妳好孕」與「育兒津貼」根本杯水車薪,而孩子進入校園又無法獲得安全保障,如此環境如何能讓市民大眾能安心養育孩子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佳青 的頭像
    佳青

    上青e佳青

    佳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